-
双区沉淀池用于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工艺的可行性
摘要:选取一座已初步形成好氧颗粒污泥的工业污水处理厂的辐流式沉淀池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运行情况建立固液二相流模型,分析沉淀池内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和分布规律。从沉淀池底径向距离中心1、6和12 m处取得3个污泥样本S1、 S2和S3,其中S1的平均粒径(294.6 μm)远高于S2(142.8 μm)和S3(55.2 μm),对应的污泥指数(SVI)分别为56.2、63.4和81.3 mL/g。综合
2022-03-31 4
-
磷回收:技术与政策
磷是动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也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而城市化后的现代卫生排水设施使其断了回归土地之路,导致其呈直线流动形式从陆地逐渐流向海洋。磷危机已经出现,没了磷便意味着人类食物从此会断档,这个时间很快,最多也就100年的功夫。前几期推送已向大家介绍了农村地区应坚守“粪尿返田”,以源分离技术恢复有机农业等相关内容。对于城市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可以通过磷回收方式遏制磷的匮乏现象。为了最大限度
2022-03-31 4
-
地下式污水处理厂能耗指标分析及节能方向
在对国内现行节能评估标准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工程案例,对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能耗特点和能耗指标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单位能耗指标的合理区间,并建议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单位能耗指标以不超过0.45~0.6 kW·h/m3为宜。通过数据对比,得出在同样处理标准下,国内污水处理厂在运行能耗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水平的结论。最后在分析地下式污水处理厂能耗组成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方位节能降耗的工程措施
2022-03-31 1
-
强化电絮凝技术的基础、现状和未来展望
电絮凝技术发展至今已有130余年的历史,是一种兼具化学絮凝和电化学技术特点的环境友好型水处理工艺。 1889年,英国学者P. P. STROKACH首次提出了将电化学法应用在水处理过程中的理论; 1901年,英国学者H. EUGENE等提出了电絮凝(Electrocoagulation)净化废水的概念,并进行了处理工厂实际废水的应用研究; 1903年和1905年,美国学者J. T. HARRIS和
2022-03-3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