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吸水的混凝土路,弃流装置,海绵工程
海绵城市建设中采用透水材料铺装道路和广场已经成为雨水收集和利用的共识,20世界80年代国际上开始使用透水沥青路面、透水性地砖、类似我国园林建筑中用鹅卵石铺地等透水路面覆盖传统的硬化地面, 增大路面的透水透气性,使雨水及时渗入地下土壤并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并能收集雨水。通常透水性铺装系统是由混凝土块和网状结构, 填以沙子、砾石及土壤组成,具有孔隙通透性。 混凝土作为铺路和建筑一种常见
2019-12-13 qkep 72
-
低碳社区与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措施,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低碳社区建设与海绵城市建设都是新生事物,但是“低碳”和“海绵”的建设理念在合肥深入人心。合肥的低碳社区和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已经开始实施或即将实施,合肥将低碳与海绵城市建设两手抓,二者有很多共通的地方。低碳社区水资源应该“循环起来”。 水是城市生活的命脉,在中国城市缺水是普遍现象。从全国范围看,很少有居民社区将用水循环起来,随着海绵城市的号召和低碳社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各地区可以在试点社区进行管线改造,
2019-12-13 qkep 52
-
城市的“绿色”底板,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是我国城市规划领域专业水平最高、学术影响力最广的学术峰会,于9月19在贵阳举行,会议为期3天,会议的主题是传承与变革,与会人员对我国各地在城市规划研究、规划管理、规划设计和规划教育等领域的最新成就进行了系统的交流,城市内涝和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城市建设中的一大热点问题,在会议上备受关注引起广泛的讨论。 城市内涝已经成为城市的顽疾,各地区近年来采取了很多措施,并投入大量资金,可是雨季一来
2019-12-13 qkep 52
-
城市的雨水收集——昆明的“海绵”,雨水收集处理
昆明市有一座弥勒寺公园,建于2010年,是昆明首个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示范公园。虽然叫弥勒寺公园但是没有寺庙,里面有民国的建筑和古朴的龙柏和紫薇,园区设计采用国际上先进的雨水收集系统,使用新型的雨水收集管材并铺设透水混凝土路面,经过5个雨季的考验,收集到的雨水80%以上用来绿化灌溉,节约水源,原来公园场地内一遇雨季就严重积水内涝的问题没有了。在公园西北端建有中水处理站,日处理污水达到100立方米,处理
2019-12-13 qkep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