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家上市地方水务环保企业业绩,看供水行业破局之路
2021-08-06 09:10:28
5
“回望水务改革20年,供水行业是水务改革的先锋,但在某些程度上是先发后制,似乎陷入了一种困境,”E20环境平台董事长、E20研究院院长傅涛在“2019(第四届)供水高峰论坛”上表示,在中国的水务环境市场上,属地型公司有人才、有技术、有品牌、有地位,但没有成为产业的影响力企业,由于体制机制的灵活性上、融资通道上等多方面的原因,都给供水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阻碍。
他强调,由于供水企业的特殊属性,处于公共服务行业和市场化的夹缝中,伴随着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优质供水的普及,以及企业自身的负债率,这些因素叠加,已经让80%的供水企业难以为继。供水企业不进则退,供水的未来,必须是将改革与创新进行到底。
因此,无论是从内部还是外部,对于供水企业来说,发展都是当务之急。在2020(第五届)供水高峰论坛上,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于立国提到,早在2008年重组上市,北控水务就形成了高效的混合所有制治理结构,为北控水务未来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和组织基础,使得北控水务在十余年间,能够充分利用资本运作和水务管理经验两大核心优势,通过一系列并购扩张,迅速发展成为行业头部企业。武汉水务集团总经理周强表示,在企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武汉水务集团这几年也在逐步加强内部效率的提升,加快了智慧化发展步伐。通过智慧水务中心,促进城市供水、污水处理服务管理再提档,促进企业一体化经营、提升主动化服务能力,带动企业管理的提质增效。
如何发挥自身团队的力量与优势,抓住环境治理需求的契机,踩准节拍赢得更多的发展空间,整个供水行业都在思考。那么在当前的背景下,供水企业的破局之路应该怎么走?中国水网选取三家水务企业,从他们2020年环保企业业绩及布局情况,试图对地方水务企业的发展路径进行观察剖析。
供水企业的突围:张开手,迈开腿
供水企业的发展,一直是行业关注和讨论的问题。每届供水高峰论坛都会针对这个话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享。在当前的行业背景下,精细化和高质量发展,是供水企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但在精细化和高质量的基础上,向周边区域服务延伸整合也是很多成功突围的供水企业普遍选择的路径之一。
在去年的供水高峰论坛上,傅涛指出,对于供水行业,如果没有达到相应的服务质量与水平,简单的进行粗放型拓展,只是在浪费行业资源。要以模式创新为基础,发挥现金流优势,向供水相关联的污水、修复等领域拓展,守住企业自身的一片天地。
我们在梳理相关上市企业的发展之路时,也可以发现,通过延伸、拓展业务布局,不断冲破行业禁锢,以及发展瓶颈,从而谋求快速发展,是企业获得良性持续发展的关键。
兴蓉环境:接连获得三峡资本举牌,国企改革加速中
根据兴蓉环境发布2020年年度报告,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71亿元,同比增长11.01%;归母净利润12.98亿元,同比增长20.0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2.68亿元,同比增长19.58%。
作为西部地区供排水头部企业,兴蓉环境自2010年上市以来,一直保持了快速稳健的增长,无论是如今飞速增长的资产规模,还是其转型发展的成长之路都一直为行业所关注。
2010年,兴蓉环境通过置入上市公司蓝星清洗(原系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下属的清洗剂总厂)成功实现上市。2011年4月,兴蓉环境收购了成都环境集团持有的成都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成都市自来水成为全资子公司。至此,公司“供水+排水”的水务板块基本成型。
自来水公司进入上市公司主体后,兴蓉环境的盈利能力稳步提升,也为公司后续的市场拓展奠定了基础,在坚持水务为主业的基础上,以环保为核心进行多元化发展。2012年,公司成功收购控股股东成都环境集团持有的成都市兴蓉再生能源有限公司100%股权,布局垃圾渗滤液处理业务;2016年中标宁夏宁东基地水资源PPP项目,布局工业污水业务。
2017年,万兴垃圾发电试运行,布局垃圾焚烧发电业务,公司布局环保板块的雏形已经基本形成。至此,兴蓉环境已成为自来水生产与供应、污水处理、中水利用、污泥处置、垃圾渗滤液处理和垃圾焚烧发电等业务,集投资、研发、设计、建设、运营于一体,拥有完善的产业链的大型水务环保综合服务商。
在地区拓展上,兴蓉环境结合自身战略定位及发展现状,提出了“深耕成都、辐射全国、放眼世界”的经营路径,实施跨区域多元化发展战略。公司以成都市水务环保市场为核心向外延伸拓展,通过市场化和准市场化方式,推进成都市域范围内水务环保资源整合,同时积极进行全国市场开拓;并践行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要求,积极拓展印度、巴基斯坦、欧美等国际水务市场。
2017 年8 月底成都市委发布的《优化市属国有资本布局的工作方案》明确提出,改组成都市兴蓉集团并更名为环境集团,由环境集团吸收整合市域内水务、环保等领域的优质资源,并力争到2022年资产总规模达到1000亿元。
同样是在2017年,兴蓉环境提出发展规划:“到2020年再造一个新兴蓉”。2017年-2020年间,公司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22.01%、11.48%、16.31%、11.01%,同期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46%、10.30%、9.44%和20.08%。尤其在2020年,公司净利润增速明显加快。
在高速发展的背后,兴蓉环境始终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改革发展之路,并通过多种方式推进改革。
如探索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引入项目建设资金。2015年,公司引入国开发展基金对下属自来水公司进行股权投资,成功引入专项债券资金3.48亿元,用于自来水公司工程专项项目建设。同时,兴蓉环境不断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2018年,兴蓉环境与阿坝州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资设立公司,共同整合阿坝州存量水务环保资产。
2019年起,兴蓉环境不断获得三峡资本的大举增持,获得行业普遍关注,如今三峡资本合计持股比例已经由2019年报时占总股本的3.22%大幅增加至如今的13.26%。双方将在技术、运营等方面探索更多的协同合作机会。
2021年5月,兴蓉环境总经理杨磊在2020年度股东大会上谈到,混改应是不同体制的公司一起来合作,目的是为了推动公司更好更快地发展,所以不能“为了混改而混改”,因此兴蓉环境对战略对象的选择十分慎重。作为成都市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公司未来将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并借助资本市场平台全面推进改革,实现国企做强做优做大。
瀚蓝环境:聚焦“大固废”发展战略,注重智慧化提升
根据瀚蓝环境2020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收48.48亿元,同比增长15.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76亿元,同比增长34.23%,表现非常亮眼,稳坐上市环保企业业绩的第一梯队。
瀚蓝环境作为曾经的一家地级市辖下的区级地方自来水公司,自2005年起大胆改革。为了企业自身发展和解决佛山地方政府“垃圾围城”痛点,瀚蓝环境承接了一个已经要濒临倒闭的,成为地方政府巨大包袱、难以达标的旧项目——狮山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切入固废业务板块,向环境服务业转型。
2013年,瀚蓝环境将企业名称由前身“南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明确了公司在环境领域的发展定位和对外拓展的战略发展思路。2014年瀚蓝环境成功收购创冠中国,将业务布局从佛山市拓展至全国。
2019年,瀚蓝环境收购深圳国源进军环卫行业,同时多年间通过多次并购扩张,国企引入民资进行混改。如今,瀚蓝环境已经由纯粹的、单一供水企业,逐步拓展形成固废处理、燃气、供水、污水四大业务板块,为全国几十个城市提供优质环境服务。
2020年,瀚蓝环境继续围绕“大固废”发展思路,推动固废业务纵横一体化发展,年内收获多个垃圾焚烧、餐厨垃圾处理、环卫保洁等项目,实现了多个项目的新增拓展,如湖南省常德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800吨/日),福建省漳州市西部(平和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1100吨/日);辽宁省大连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一期)扩展项目(650吨/日);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垃圾转运项目(500吨/日);广东省开平市固废综合处理中心一期二阶段项目(餐厨垃圾处理300吨/日、污泥200吨日、废弃油脂处理30吨/日);新增环卫合同年化金额1.6亿元等等。
在2020年瀚蓝环境利润占比中,固废58%,能源14.88%,供水11.79%,排水9.14%,其他5.55%。2020年固废处理业务收入12.9亿毛利润,相比2019年提升了55%,凸显了在固废领域强大的实力与增量。
近年来,瀚蓝环境非常注重技术研发与信息化管理提升,不断在智慧环保领域布局。2018年,瀚蓝环境引入阿里云的人工智能和云计算产品,把ET工业大脑引入环保行业,打造全国综合生态环境服务业涉及多个环境治理板块、开展综合协同化环境治理工作的“数字大脑”。共同开发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优化算法项目取得显著成效,能够提升焚烧稳定性达23.08%,部分主要烟气排放数值降低超过10%,被阿里巴巴作为工业大脑典型案例向联合国推荐。2020年12月,瀚蓝环境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力争为解决环保产业的技术痛点、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做出更大的努力。
洪城环境:正加速构建环境全产业链
公司2020年年度报告显示,洪城环境实现营业收入66.01亿元,同比增长22.68%;归母净利润为6.64亿元,同比增长35.84%。
洪城环境是江西省南昌市供水单位。2001年,南昌水业集团抓住国家发展红利期,以“厂网分离”模式将水务资产部分剥离出来,成立江西洪城水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洪城水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是全国首批以自来水生产供应为主业的上市公司。
2021年,洪城水业正式更名为“洪城环境”。洪城环境表示,此次更名,是洪城股份为更准确、更全面反映主营业务和发展战略,树立长远的品牌影响力,方便市场更好理解公司发展情况,结合行业属性所做的决定。
在二十年的发展中,洪城环境在自身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坚持对产业布局进行优化与整合。2009年,公司就参股投资了南昌红土创新资本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洪城环境占比31%),积极寻找国家鼓励及资本市场认同的项目,以医药、精细化工、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为主要投资方向,实现参股项目20多个。
2016年,洪城环境实现了重大的资产重组,收购了二次供水公司、南昌燃气和公用新能源的股权,实现了“水务+燃气”双轮驱动模式,借助新能源发展东风,实现向“大公用”环境产业综合平台的跨越。
随着近些年来国家对污染防治的重视,2017年初,公司战略性地引入江苏博恩公司,并成立西藏玖昇公司,向大气治理、流域治理迈出的关键性一步。
2018年,洪城水业全资子公司与康恒环境组成的联合体中标洪城康恒招标的《南昌固废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合同总价为11.11亿元,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积累了工程经验。2021年,洪城环境收购水业集团所持有的江西鼎元生态环保有限公司、江西蓝天碧水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和安义县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各100%股权,并正式新增固废处理业务板块,向实现“打造国内一流的环境产业集团”的目标更进一步。
地方水务国企要思考“两条腿走路”
为了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水务行业依然拥有海量的需求。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E20研究院执行院长、湖南大学兼职教授薛涛在2020(第五届)供水高峰论坛上指出,根据国家现有的政策、规划、标准来看,要解决目前已知的问题,水务行业至少还有20万亿左右的市场空间,也是地方水务平台做大做强的机会。
他强调,地方水务国企要思考“两条腿走路”,一边谋求业务发展,积极布局延伸水务环保领域;另一边因为国有企业的性质决定了需要加快推进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所以这“两条腿”既包括来自市场的挑战,也包括住建、水务、发改、国资委等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这些都给地方水务国企的管理和发展都带来了更艰巨的任务和使命。
关于地方水务企业的成长发展路径,可以归纳为三类:
一是主动延伸为地方环保集团型,这也是大部分地方水务企业所选择的路径,先从供水延展到污水,有的可能会从污水厂延伸到排水管网,再往后扩张到水环境综合治理业务,甚至有的进入固废领域,通常是以垃圾焚烧厂为切入点,以收并购为主要手段布局新业务;
二是专注供水主业型,比如合肥供水集团和北京市自来水集团,都拥有地方政府良好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
三是市政公用型,也就是和燃气、供暖等公用事业板块组合在一起。当然,还有另一个维度,也就是实现了地域上的突破,从城市到农村,构建起水务固废环境治理城乡一体化的局面;有的甚至走出属地到外省进行发展,在拥有更多机会的同时也需要面对更大的风险。这些路径都给地方水务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参考。
当前很多地方水务企业在不断谋求发展机会,也就必然面临思考和选择。(注:本文略有删改)
原标题:从3家上市地方水务环保企业业绩,看供水行业破局之路
声明: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