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十四五”减量计划实施中
2021-07-21 11:51:03
5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每年产生的千万吨甚至是上亿吨的建筑垃圾。建筑垃圾是指个人、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等进行铺设、建设或拆除过程中所残留下来的弃土、弃料、渣土、余泥及其他废弃物。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建筑垃圾有不同的类别,按照建筑垃圾产源地主要分为土地开挖垃圾、道路开挖垃圾、旧建筑物拆除垃圾、建筑施工垃圾以及建材垃圾。其中,道路开挖垃圾具有极强的污染性,必须进行回收处理;建筑施工垃圾主要的成分为碎砖、混凝土、砂浆、桩头、包装材料等,约占到建筑施工垃圾总量的80%。


按照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建筑为50-100年。但实际上,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曾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大国,但建筑平均寿命仅25-30年。2017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提出了“3年棚改攻坚计划”。按照这一计划,从2018年到2020年,我国将再改造各类棚户区1500万套。棚改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拆迁类建筑垃圾的激增。
由于建筑垃圾数据产量的统计存在较大难度,很少有国家建立起对建筑垃圾的统计体系,只能采取可获得的数据进行合理估计。按照中国环联发布的《建筑垃圾处理行业2018年度发展报告》中的测算逻辑,每10000平米建筑施工面积平均产生550吨建筑垃圾,建筑施工面积对城市建筑垃圾产量的贡献率为48%(近年来由于棚改带来的拆迁导致其贡献率下降至35%左右),则各年度施工面积对应的建筑垃圾量如下表所示:



声明: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