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千亿水处理“必选项” 膜设备市场逼近向上拐点
2021-07-21 11:47:08
6
污水、废水,不再是避之不及的“浑水”。随着环保产业的利好政策频出,污水处理的市场将进一步打开。在水环境治理风向迈步“效益化”转变,污水排放指标趋严的的同时,以出水质量高,治水效果稳定为显著“闪光点”的膜法水处理技术发展提供了巨大想象空间。
膜技术,即通过人工材料(膜材料)实现不同介质分离的技术。公开资料显示,膜技术主要用于污水的深度处理和二级处理,或者将膜处理系统直接置于生化池,代替原有二沉池、絮凝沉淀池等环节。使用膜法技术改造之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可以直接生产出高品质再生水。同时其在生产中不需要改变生产线,采用膜分离技术由此具有相对的成本优势,可以减少企业运行压力。
依据孔径的不同(或称为截留分子量的大小)可将膜分为微滤(MF)膜、超滤(UF)膜、纳滤(NF)膜和反渗透(RO)膜等。按照不同应用领域来看,超微滤膜与反渗透膜更为常见。其中超微滤膜主要应用与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给水净化及海水淡化的水预处理阶段;反渗透膜则可有效脱除溶盐和部分有机物,对悬浮物的脱除更彻底,出水水质可达饮用水标准,主要应用于脱盐、超纯水制造、海水淡化处理。
公开资料显示,膜法水处理产业链50%以上的收入和利润,都在膜材料和组件的制造环节。随着膜技术研发和应用的不断推进,加上国产替代趋势愈发明显,膜材料及膜技术应用成本都趋于下降。据媒体此前报道,将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提高至地表水IV类,采用膜法技术仅需增加吨水成本0.1元左右。而膜材料价格不断下探,不仅拓宽了膜法水处理应用范围,膜产品在污水处理领域大规模应用将成为现实。
工信部此前提出的“十三五”膜工业发展目标是,年均增长率将达到或超过20%。保守预测未来1年内,膜法水处理年产值有望达到1988亿元。仅就城镇污水处理而言,“假设10%应用膜技术,将带来112万吨的需求,按照每万吨改造投资2000万元估计,年均约22.4亿元的市场。”同时,膜市场应用也将呈现下沉化趋势发展,将由单一发达城市为主,向三四线城市及城镇农村。
声明: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